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媒 体 报 道 平 台
    媒体报道信息

媒体看中捷丨科技发力,盐碱地做出锦绣文章
发布时间:2024/11/4 11:17:01   信息来源:中捷视点   报道媒体:中捷视点 2024年5月16日
 

盐碱地,也大有文章可做。
        沧州市被列入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在沧州揭牌,“黄骅旱碱麦”被列入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沧州市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试点建设为引领,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结合实际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近日,就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效,记者走进沧州市的科研院所、田间地头、农业企业进行了探访。
        选育推广良种
        唤醒更多盐碱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芯片”强大了,粮食种植的底气才会强。
        5月9日,记者走进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这里主要从事旱碱麦的品种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
        在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旱碱麦育种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麦田绿意盎然,小麦长势喜人。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张卫军和同事正在田间忙碌。他们一边查看麦情,一边记录数据。
        来到一块麦田,张卫军说:“这里培育的是‘捷麦21’新品系,小麦已进入灌浆期。你看这株旱碱麦的叶子没有病斑,说明抗病能力强。”
        张卫军告诉记者,小麦育种是一项周期漫长、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
        为减轻盐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唤醒更多盐碱地,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不断进行良种选育,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3个品种。其中,“捷麦19”作为目前旱碱麦项目主要种植品种,在沧州运河以东、天津南部和山东北部的盐碱地区深受欢迎。
        “捷麦19”是张卫军和同事们为盐碱地旱作雨养种植环境量身打造的专属小麦品种,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培育成功。一经周围村庄示范,许多村民第二年就主动选择了“捷麦19”。
        以种适地,打好丰产基础。近年来,为解决瘠薄盐碱地产粮难题,沧州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依托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等,加快培育抗旱耐盐新品种,持续推动品种改良与更新。
        记者从沧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旱碱麦繁育基地已达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1.8万吨。经各级科研人员反复选种与改良,新培育的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8”“泊麦20”“吴旱015”3个旱碱麦新品种。去年,全市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
        优化种植结构
        盐碱地上绽新绿
        5月8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召开盐碱地苜蓿种植利用现场观摩会。
        在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实地参观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滨海中重度盐碱地苜蓿保苗播种技术示范基地、盐碱地苜蓿旱碱麦轮作改土增效技术示范基地等,详细了解苜蓿种植、管理和收获等情况。
        当来到位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的纳茉农场时,记者看到,大型机械正忙着收割紫花苜蓿。
        “我们在纳茉农场内建立了滨海中重度盐碱地苜蓿保苗播种技术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100亩。这是今年收获的首茬苜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主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振宇说,苜蓿具有耐旱耐盐碱的特性,适合在盐碱地上大面积种植。
        刘振宇介绍,他们团队扎根沧州盐碱地开展工作已20年,研究出一套中重度盐碱地苜蓿高效建植技术,并开展了规模化示范。
        据了解,纳茉农场的8000多亩地都是中重度盐碱地,如果用普通耕作方式种小麦、玉米,就会出苗差、产量低。本着宜粮则粮、宜草则草的原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给农场提供了一份“5+2”粮草轮作的方案。
        该方案先通过种植5年苜蓿,对盐碱地进行改土、培肥、降盐,再种两茬作物(1茬小麦、1茬玉米)。为防止土壤含盐量回升、肥力下降恢复成中重度盐碱地,再继续种苜蓿改土培肥降盐。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通过旱作雨养的方式,播种一次可以连续利用5年,一年可以收割四至五茬,可提供大量优质饲草,同时还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刘振宇说,长期的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种植苜蓿5年,耕层土壤含盐量降低近60%,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升18%,土壤肥力提升1至2个等级。
        沧州市坚持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在旱碱麦种植上制定了“一个规程、四类标准、七类关键生产技术、九个主攻目标”,绘制了旱碱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图,确定了35项主推技术规程,并将主推技术落实到20个百亩攻关田、9个千亩示范方、9个万亩高产片,让盐碱地上绽新绿。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渤海新区黄骅市作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试点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作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中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等6个省级试点建设正在扎实推进。
        延伸产业链条
        旱碱麦“链”出特色农业新图景
        深加工,价值增。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重要一环。
        5月9日,记者走进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制粉车间,麦香扑鼻而来,只见一排石磨面粉机正在不停运转,一名工人在石磨面粉机旁留意面粉的研磨情况。
        “一般面粉是小麦除掉麸皮后用机械加工出来的白色面粉,而我们的全麦面粉是将整粒小麦直接用石磨低温、低速研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玉城说,该公司以黄骅旱碱麦为原料生产的中高档石磨全麦面粉销售良好。
        据了解,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旱碱麦有机种植、仓储流通、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沧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注册两个商标。
        “旱碱麦生长周期长,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量高,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以黄骅旱碱麦为原料。”刘玉城介绍,公司不仅推出了多款全麦面粉,还在面粉基础上推出了面花和全麦面包、挂面、饼干等食品。
        为从源头把控产品的质量,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流转了11700亩地打造自己的旱碱麦种植基地,并取得了多项有机认证。
        “公司一年可加工石磨全麦面粉1500吨,生产全麦面点100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刘玉城说,下一步,计划围绕功能性食品来搞旱碱麦深加工,拓展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让旱碱麦“链”出新图景。
        近年来,沧州市根据盐碱地不同类型特点和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发展旱碱麦、瓜果、蔬菜、苜蓿等盐碱地特色农作物,积极推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促进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骅旱碱麦”已进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全市培育出“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今年2月29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在沧州市揭牌,为开展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完善从育种、种植到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资环所,盐碱地,苜蓿        阅读:3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